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药物相关的心律失常,如何预防和管理AHA [复制链接]

1#

很多药物可能会诱发或者加剧心律失常,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微生物药物、抗精神病药物以及抗癌药物等。药物相关的心律失常类型包括心动过缓、房颤/房扑(AF/AFL)、室性心动过速(VT)、房性心动过速(A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以及Brugada综合征等,一些药物会引起QT间期延长或尖端扭转型室速(TdP),有些会导致患者猝死。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AHA)针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发布了一项声明,讨论了相关的危险因素、监测策略、预防和治疗等内容,强调了危险因素控制和心电图监测。

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大致分为窦房结功能障碍和房室传导阻滞。抑制窦房结功能的药物可导致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bpm)或窦性停搏。其机制包括抑制窦房结自律性、减慢传导或延长复极。抑制交感神经系统(β受体阻滞剂)或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的药物会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可乐定刺激中枢α受体并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表1可能诱发/加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

对于有先天性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没有起搏器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抑制窦房结或房室结功能的药物。此外,肝肾疾病可能影响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使用窦房结或房室结抑制药物时,定期12导联心电图监测是合理的。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不是这些药物的绝对禁忌证,但应监测PR间期,以确保传导阻滞没有进展。极少数情况下心动过缓会造成QT间期进一步延长,发生心动过缓相关的TdP。

药物引起的心律失常的初始管理包括减少剂量或停用相关药物,除非需要使用这类药物且没有替代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停药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可能缓解,但有50%左右的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心动过缓或复发,可能仍需要置入起搏器,因此即使停药后也应继续进行评估。另外,应该避免其他的诱发因素,例如电解质异常、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短期治疗可给予阿托品0.5mg,每3-5分钟静脉给药一次,最大剂量为3mg。对于血流动力学受损但冠脉缺血可能性低的患者,可能需要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肾上腺素。难治性病例可采用临时经皮或经静脉起搏。如果是窦房结或房室结阻滞剂过量,根据时机的不同,洗胃或活性炭可能会有用。对于有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动过缓,若伴有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可给予3-10mg胰高血糖素静脉推注,然后以3-5mg/h连续输注。

大剂量胰岛素(1u/kg静脉推注,然后0.5u/kg/h连续输注)可提高心率,并改善房室结抑制剂过量相关的难治性心律失常的血液动力学。同时静脉使用右旋糖,并密切监测电解质。钙通道阻滞剂过量的患者可以静脉使用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

房颤或房扑

可能引起或加剧房颤/房扑的药物见表2。一些药物具有儿茶酚胺能增强作用,刺激交感神经系统或β受体,缩短心房有效不应期,增加cAMP等。一些钠通道阻滞剂会减慢房室传导。

表2可能诱发或加剧房颤/房扑的药物

药物诱发房颤/房扑的危险因素有药物特异性,比如腺苷(房性早搏综合征)、饮酒(30g/d、每天≥1-3杯;戒断综合征)和多巴酚丁胺(高龄、房颤、心力衰竭)。

预防策略包括:使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减少或避免使用兴奋性药物或物质,避免过量饮酒(例如,30g/d,7–14drinks/w)。服用可能引起房颤/房扑药物是应注意相关症状,监测脉搏、心率和心律,如果有高风险可使用穿戴式监护仪,有症状时应就医。

治疗包括:停用相关药物,β受体阻滞剂、CCB和地高辛等房室结阻滞剂可以控制心率。许多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可自发转为窦性心律。如果房颤/房扑持续48小时或者时间未知,应进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是否存在心房血栓,或者在复律前给予抗凝治疗≥3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根据现行指南进行紧急心脏复律。长期治疗包括抗凝、其他药物治疗或导管消融。如果房颤是茶碱等药物过量引起的,可考虑使用活性炭。

房性心动过速

多灶性房速常发生于有基础肺疾病或结构性心脏病、使用茶碱或低镁血症患者。血清茶碱浓度20μg/mL与较高的房速风险有关,包括多灶性房速;地高辛中*可能导致阵发性房速伴房室传导阻滞。地高辛诱导的房速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清地高辛浓度2ng/mL,肾脏病,低镁血症,药物相互作用(例如,胺碘酮、维拉帕米、奎尼丁)导致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可能导致房速的药物见表3。

表3可能诱发或加剧房速的药物

预防策略包括:避免过度使用兴奋性药物或物质,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避免血清茶碱浓度20μg/mL。

治疗包括:使用速率控制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例如,氟卡尼、普罗帕酮、索他洛尔、胺碘酮、依布利特),超速起搏,导管消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进行同步直流电复律。一些房速可能被腺苷终止或抑制。多灶性房速的治疗还应包括基础疾病的治疗和补镁。地高辛中*可能需要地高辛免疫抗体片段。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增强房室结传导的药物可能会诱发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本身就有房室结双径路的解剖学基础。

表4可能诱发或加剧AVNRT的药物

初始管理为停用相关药物。如果不能停药,建议限制使用剂量或频率,并监测血药浓度。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刺激动作和静脉腺苷终止发作。如果不成功,可以静脉使用地尔硫、维拉帕米或β受体阻滞剂。慢速房室结通路的导管消融长期成功率较高,且并发症风险较低。

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单行性室速可以是特发的,但常发生在有基础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例如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浸润性、扩张型和肥厚型)、结节病、左心室致密化不全、先心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IC抗心律失常药物对钠通道有抑制作用,可能引起室速。地高辛中*患者会发生细胞内钙超载,导致去极化和心室异位起搏,引起室速。其他机制包括:与腺苷和潘生丁有关的冠状动脉盗血,可引起心肌缺血;刺激导致心室异位活动(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药物诱导的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炎或者心肌病继发心律失常。

室速是一种不稳定的节律,极有可能恶化为室颤或血流动力学崩溃。

表5可能诱发或加剧单行性室速的药物

图1使用氟卡尼后出现单行性室速

预防策略包括:避免使用相关药物,或者调整剂量。心梗或心肌病患者不应使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例如地高辛、茶碱,使用时应进行监测,特别是合并肾功能不全、低镁血症或低钾血症时。血清地高辛浓度应保持在2ng/mL,血清茶碱浓度应保持在20μg/mL。

治疗取决于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应紧急进行同步心脏复律治疗。稳定的患者可以静脉使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胺治疗,必要时进行同步电复律。对于布比卡因和局部麻醉药诱发的室速,可使用脂质乳剂。

Brugada综合征

药物诱发的Brugada综合征可能患者本身即存在遗传基础。药物引起的Brugada综合征可以被影响心室钠电流、钾电流或钙电流的药物掩盖,患者通常没有症状,但也可能表现为晕厥、室速和室颤。药物性Brugada综合征的年心脏性猝死风险约为0.08%,低于普通的Brugada综合征。

表6Brugada综合征相关的常见药物

图2Brugada心电图(A,使用氟卡尼之前,2型Brugada;B,使用氟卡尼之后,1型Brugada)

治疗包括:停用相关药物,进行心电图筛查并动态监测,无症状者继续观察,出现室速者应复律/除颤或胺碘酮治疗。应避免使用普鲁卡因胺,以免增强钠通道抑制作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心脏骤停、持续性室速或晕厥史伴I型Brugada的患者,可植入ICD。部分患者可选择右心室流出道心外膜导管消融术和奎尼丁。

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是与QT延长相关的多形性室速,可能是遗传性或获得性,后者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TdP通常持续时间很短,可以自发终止,也可能蜕化成室颤并引起心脏性猝死。目前可用的药物中可能诱发TdP的药物有多种。

表7可能引起TdP的延长QT间期药物

药物诱发TdP的危险因素包括:QTcms或较前延长≥60ms;女性;年龄65岁;心动过缓;急性心肌梗死;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同时使用≥2种延长QT间期的药物;药物诱发TdP的病史;引起延长QT间期药物血药浓度升高的因素,例如药代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快速静脉内给药、肝肾疾病患者延长QT间期药物清除/代谢率减低。部分患者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

纠正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以降低药物诱发TdP的风险。使用延长QT间期药物的患者,血清钾和镁应分别维持在4.0mEq/L和2.0mg/dL。延长QT间期药物和抑制其代谢的药物应避免同时使用。肝肾疾病患者使用经肝肾代谢的延长QT间期药物时应适当调整剂量。有TdP危险因素的患者使用延长QT间期药物时,应监测QTc并将其维持在ms内。在开始治疗前,应尽可能获得基线心电图。接受已知可诱发TdP药物长期治疗的患者,应根据其他危险因素情况,每3-6个月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间期;使用美沙酮的患者,开始治疗时应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危险因素者应在30天内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

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TdP患者应进行除颤。静脉注射镁1-2g(如有必要,可重复使用)可能会终止血液动力学稳定的TdP。复发性TdP或者镁治疗无效者,可进行超速起搏或使用异丙肾上腺素,增加心率和缩短QT间期来终止TdP。对于长QT综合征2型和3型者,美西律可以缩短QT间期。对于没有长QT综合征者,口服美西律-mg/d可能会阻止难治性TdP的复发。大剂量硫酸镁预处理(1小时内给予5g)已被用来降低依布利特相关的TdP风险。

QT间期缩短

短Q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通道病,伴有心脏性猝死风险增加。目前文献中尚未报道与缩短QT间期药物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也没有避免在该人群中使用缩短QT间期药物的公开建议。

但是,如果不是绝对必要,在短QT综合征患者中避免这类药物可能是明智的。可能缩短QT间隔的药物包括:抗癫痫药(扑米酮、苯妥英钠等)、洋地*类、I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和钾通道开放剂(吡那地尔)等。

文献索引:JamesE.Tisdale,MinaK.Chung,KristenB.Campbell,etal.Drug-InducedArrhythmias:AScientificStatemen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Originallypublished15Sep.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