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湖北省医疗技术和质量双提升助力健康中国 [复制链接]

1#

年6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浙江大医院滨江院区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有关情况。中国网杨佳摄影

中国网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发展,在国家、省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层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累计投入60亿元,支持了79个专业,家医院和个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一个全覆盖是地域全覆盖,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立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二是专业全覆盖,覆盖了除预防保健科以外的全部二级诊疗科目。各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结合本地的特点和专科能力实际情况,开展省内专科能力建设,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建设兵团均设立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南、湖北、四川、山西等省开展了县级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实现了省、市、县纵向全覆盖。

年6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中国网杨佳摄影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了湖北省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方面的情况。她表示,湖北省建立了国家、省、市、院四个层次的重点专科建设体系,是我国家最早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的省份。目前,湖北已经开展了省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个,医院就有个。在医疗机构层面,各医疗机构以患者为中心,围绕着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全过程,推动多学科协同发展,同时也推动了麻醉、病理、影像等平台专业,以及儿科、急诊、康复等薄弱专业的快速发展。以病人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不断推进,多专业联合攻关,跨专业融合创新已经成为解决临床医学难题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和建设,湖北以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为核心的专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医疗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湖北省,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死亡率在年、年、年、年连续四年持续下降。湖北省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住院患者死亡率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保持在较低的数值。应该说在医疗质量方面,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省级层面,还是从专业层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第二,关键医疗技术取得突破,在专科能力建设的带动下,我国在一些重点疾病和关键领域实现了突破,产生了一批达到或引领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上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优势医疗技术。如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开展的生育期宫颈癌保留生育的手术,在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持生育功能。心血管外科领域,共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余项,申请专利余项,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心血管外科诊疗团队整合了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临床护理等建立了多学科诊疗团队,不断突破各种技术难题,在微创杂交技术治疗重症先心病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区域间的医疗技术能力也更加平衡。年,湖北省县域内就诊率已经达到了91.43%,比年的84.9%提高了6.5个百分点,也显著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在技术能力方面,医院的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以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为例,专科优质医疗资源得到了有序下沉。医院的脑卒中绿色通道的技术检查设备以及提供24小时医疗服务能力等方面,医院的差距明显缩小。50%医院已经可以开展脑血管造影以及冠脉支架植入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能得到及时的诊治,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残疾率。

湖北省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资源水平明显提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省级专科能力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许多值得学习的经验。郭燕红副局长希望,湖北经验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一个相互学习,实现共同进步的作用。

在新闻发布会当日,一行记者参观走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的相关科室,采访了院长及相关负责人,对于湖北省在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方面的工作和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院医院发展情况。中国网杨佳摄影

贡献“同济智慧”发出“同济声音”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医院)院长王伟介绍说,医院践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的同济精神,以年“患者需求至上倡导协作医疗”的信念坚守,医院前列。医院立足3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在临床重大疾病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获得感。

一、创新驱动临床技术发展,向世界发出“同济声音”

着力打造手术治疗基地和疑难急危重症救治基地,探索中国人疾病治疗方案。陈孝平院士首次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及安全切除大肝癌的理论,开创了“肝血流阻断法”“肝脏双悬吊术”“肝切除法”,控制肝脏手术出血,临床应用3万多例,术后5年生存率提高到30%以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开创“劈离式原位辅助肝移植术”,为割肝救子的感动中国人物“暴走妈妈”圆梦。

该院马丁院士开创“治疗宫颈癌新辅助方案”,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留妇女生育功能,帮助宫颈癌患者圆“妈妈梦”。该成果被写入美洲国家癌症指南、欧洲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

实体器官移植例数居全国三甲,肾移植例数全国首个突破例。规范开展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DCD),DCD肾移植例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开创婴儿双供肾整块移植的简化术式,完成婴幼儿供肾移植例,受者最小6个月,生存效果良好。国内首个研制器官保存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有效延长了器官保存时间。器官移植系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将成人暴发性心肌炎死亡率从70%以上降至5%以下。“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填补了世界空白。

二、临床研究助力质量持续改进,为攻克重大疾病贡献“同济智慧”

十年来,始终坚持打造微创、移植、急救、基因诊断、肿瘤等五大技术平台,医疗质量与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推广“宫颈癌防治工程项目”,建立我国宫颈疾病诊治规范及早期防治措施;发现了中国人11个全新的宫颈癌遗传易感变异位点,精准标记宫颈癌高危人群;“分子剪辑”治疗技术能逆转癌变进程;自主知识产权抗癌新药进入3期临床。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现胶质细胞在缺血脑保护的“主角地位”,提出脑卒中治疗三大新途径,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阐明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的规律和机制,提出脑出血微创技术标准化诊疗体系,主持撰写中国脑出血诊疗指南,已治疗数千例患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第59届美国血液病学会年会上发布全球首个采用两种CAR-T细胞序贯回输治疗难治复发B细胞血液肿瘤的临床研究成果,备受瞩目。成功治愈国内外多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三、以质控中心为抓手,为提质增效提供“同济方案”

以20个省级质控中心为依托,打造同质化质控体系。其中,产科质控中心致力母婴健康,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医院感染质控中心成效显著,全省院感现患率、ICU院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率大幅下降。

以信息化为支撑,与省内47医院组建“湖北省胸痛医生联动队”,实现了75%的急医院首诊;建立65医院组成的放射科联盟,24小时内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教育”云端平台提供多维度的质控培训;成立“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让病人足不出县,就可接受远程会诊。

医院陈孝平院士向记者介绍情况。中国网杨佳摄影

“打破常规”引发争议最终开创了大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在大肝癌外科治疗中,陈孝平“打破常规”提出了新的肝癌分类及安全切除大肝癌理论。

以往认为,肝癌的手术切除主要适用于早期的小于5厘米肝癌;对于大肝癌,只能先栓塞,肿瘤缩小后再行二期手术切除。基于上述观点,引起了大肝癌能不能手术切除的议论。在外科临床实践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认为大肝癌手术切肝量大,肝组织手术剩余少,易发生肝衰竭并导致死亡。而影像学和外科临床研究结果又表明:相同解剖范围内的肝切除,肿瘤越小,切除的正常肝组织量越多;癌肿越大,切除的正常肝组织越少。而且大肝癌患者,无瘤侧的肝组织代偿性增大,病侧肝组织由于肿瘤压迫和破坏,有功能的肝组织残存量很少。此时,患者主要依赖无肿瘤一侧的肝组织维持肝脏功能。

陈孝平认为从理论上讲,大肝癌切除不一定发生肝功能衰竭。之后大量的手术证实,大肝癌是可以安全地实施肝切除手术。陈孝平将肝癌分成微小肝癌、小肝癌、大肝癌和巨大肝癌,打破大肝癌不能手术切除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肿瘤大小与切肝量多少并非正相关的理论。目前,手术切除治疗大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

建立三种新的控制手术出血技术。一是控制入肝血流和下腔静脉出血技术,即阻断肝动脉和门静脉,同时阻断肝下下腔静脉,此技术比日本人早14年,因此有人称之为“陈氏肝血流阻断法”。二是肝脏悬吊技术,解决了大肝癌手术出血难以控制的大难题。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应用例,出血量下降26%,输血比例平均减少40.7%,手术死亡率降至1%以下。三是新的解剖性肝切除术,即不解剖肝门,经肝实质直接结扎病侧的入肝血管和出肝血管进行肝切除。左半肝切除约40%,肝左外叶切除80%以上病例适合应用此方法。

提出新的肝脏耐受缺血安全时限。过去认为肝耐受缺血安全时限仅15-20分钟,不利于完成复杂的肝切除术。经实验和临床观察,他提出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必要时可延长至60分钟;90%以上病例切肝过程可在此时间窗内完成。这一研究结果为肝切除术的安全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肝脏外科领域,医院陈孝平院士被业内称道的是打破了该领域5个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三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这医院得到推广,极大地提高了中国肝病手术治疗水平。

手术中的陈孝平(中)。

“互联网+远程医疗”让基层百姓可共享联盟成果

今年5月,在武汉召开的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中,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倡议成立了“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

陈孝平介绍,“国内许多专家向我建议,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以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和数据信息为纽带,统筹全国的肝胆胰专科资源”,站在医教研三个角度出发,陈孝平开始酝酿成立中国肝胆胰专科联盟,“一是想解决边远地区群众看病的问题,二是提高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三是通过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他的想法得到了吴孟超、刘允怡、赵玉沛、王红阳、张学敏、舒红兵、王学浩、樊嘉、董家鸿、王福生和卞修武等11位两院院士的赞成和支持,目前已有超过医院要求加盟。

联盟成立后,将在肝胆胰医疗领域内规范行业标准,实现医疗质量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通过传递国内外新进展、新动态,实现信息互通互联;促进资源共享与合理配置,建立全国的肝胆胰疾病大数据中心,提高我国肝胆胰专业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

对老百姓来说,看病将更加方便。联盟将通过“互联网+远程医疗”、双向转诊、检查结果的共享等医院,让百姓不用东奔西跑,医院大专家的会诊。

医院马丁院士向记者介绍情况。中国网杨佳摄影

为患者保留做母亲的权利治理方案改写国际指南

今年2月,42岁的监利患者又给马丁院士寄来了感谢信,信中写道,“没想到切除了子宫,我还能做女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五年前因患宫颈癌切除子宫后,在马院士的指导下,放弃同步放化疗的国际标准方案,选择单纯化疗,回归正常生活的她每年都不忘给马院士寄信。

“成功的治疗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要保留患者的生活质量”。马丁院士一直倡导为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卵巢功能,保留女性做母亲、做女人的权利。

目前,宫颈癌等妇科肿瘤国际诊断治疗指南仍然将放疗作为术后治疗的标准方法。我国仍是宫颈癌高发国家,通过多个大样本人群分析,马丁教授团队发现当前我国宫颈癌发病特征与21世纪初的研究结果比较已发生变化:我国宫颈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农村与城市之间宫颈癌发病年龄及疾病转归的差异小;随着国家在宫颈癌筛查力度的加大,适龄妇女对宫颈相关疾病知识认知率上升,83.9%的患者在早期得予诊断,通过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多数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随着宫颈癌患者预后的改善,患者对生活质量更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