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鹅足rdquo差点重蹈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指导过那么多学员之后,今天分享的案例却轮到了我自己。

近期由于备战比赛,持续大跑量、高强度训练,身体比较疲劳,曾经伤过的右腿鹅足肌腱也出现了伤痛的苗头。回想年初鹅足肌腱炎的经历和康复过程,这一次我总结以往经验,及时采取了防伤训练手段,最终在几天之内顺利把苗头压下来,达到“治未病”的效果。下面给大家分享具体过程和相关经验。

鹅足肌腱炎简介

鹅足是在膝内侧的联合肌腱构造,为半腱肌(腘绳肌的一部分)、股薄肌(内收肌的一部分)和缝匠肌(股四头肌的一部分)的共同止点,因为外型像鹅掌,因此称为鹅足。

鹅足肌腱通过“滑囊”止于胫骨。鹅足肌键炎或滑囊炎,都属于“鹅足区域疼痛”的范畴,因为两者经常合并出现,所以也将此疼痛称为鹅足肌腱滑囊征候群。

症状和诊断/p>

膝内侧痛是鹅足肌腱炎/滑囊炎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当然,内侧膝痛的原因有多种,如:内侧副韧带的损伤、内侧半月软骨损伤等,需仔细鉴别诊断,必要时配合超声、核磁等手段排除。

原因/p>

发生鹅足肌腱炎/滑囊炎的原因与膝部内侧压力及张力增加,鹅足肌腱过紧,鹅足滑囊的摩擦过度有关。

对于跑步人群,鹅足区域疼痛的主要诱因有几个:

1、过度的跑量。

2、体重过大或体重突然增加。

3、鹅足肌腱直接牵涉的肌群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过度紧张,或力量不足。

4、下肢力线异常:鹅足肌腱的作用是拉住膝关节内侧,使膝关节屈曲、内旋(抗外旋)、内翻(抗外翻)。所以假如膝关节过度外旋,或者外翻(膝内扣),容易拉扯鹅足产生疼痛。比较常见的是臀中肌薄弱导致髋内收、膝内扣(外翻),有时会合并髋内旋、低足弓、足外翻等一系列的“旋前异常”。

本人的评估

症状和反应:

鹅足肌腱和相关肌群(大腿前侧、内侧、后侧)紧张、不适,在大量或大强度训练时有轻微痛感,尤其支撑期的最大缓冲阶段(此时下肢旋前、膝关节内扣幅度最大)和摆动中前期(鹅足相关肌群在屈髋、屈膝环节中发力较多)

评估:

1、右侧屈髋肌群紧张度大于左侧(但程度比较轻微),右侧骨盆轻微前倾。

2、主动直腿抬高被动柔韧测试发现,右侧腘绳肌紧张度高于左侧。腘绳肌(其中的半腱肌)紧张会导致鹅足肌腱炎应力增加。

3、右侧臀中肌偏弱,导致单腿下蹲时右腿出现轻微的膝内扣(但是基本在正常范围),幅度大于左腿,这是鹅足肌腱炎的重要诱因

4、右侧臀大肌激活不足、腘绳肌出现轻微代偿性使用:

在很多动作中,主观感觉都是右侧臀肌激活不足,比如在做单腿臀桥时。在单足跳的支撑阶段,明显感觉右侧臀肌发力少于左侧、伸髋速度偏低,并造成重心前移效率降低、容易出现“刹车”和停顿感。相反左侧臀肌更有感觉,重心前移更流畅。

同时右腿腘绳肌的疲劳感大于左腿,这一方面是臀大肌无力导致伸髋时腘绳肌代偿性使用,另一方面骨盆前倾时腘绳肌会像一根橡皮筋总是被拽紧(腘绳肌的其中一个功能是使骨盆后倾),更容易紧张、过度激活和疲劳。

下面是我针对本次鹅足问题的整体分析

改善方法

此次鹅足区域出现的反应一方面是由于大跑量造成的肌肉的紧张、疲劳,但是另一方面也有身体结构和功能上的小问题,尤其是右侧腿出现轻微的“过度旋前”现象。因此在合理安排负荷、积极放松之外,也将动作模式和局部肌力激活作为训练重点。

1、鹅足区域相关肌群放松

重点三个区域分别是针对鹅足肌腱连接的半腱肌(大腿后侧偏内侧)、股薄肌(大腿内侧)和缝匠肌(大腿前侧偏内侧)。此次我使用了比戈跑步学院提供的电动筋膜贴,进行筋膜松解、激痛点处理之后再强化拉伸,在第一时间内缓解了局部组织的紧张、疲劳、隐隐作痛感。

2、右侧屈髋肌群放松和骨盆调整(结合腹肌训练、核心激活)。

上面提到骨盆前倾时腘绳肌(包括其中涉及鹅足肌腱的的半腱肌)紧张度增加。这个时候假如只进行腘绳肌的放松和牵伸,而没有从骨盆这一根源入手,就治标不治本,甚至造成它越拉伸越紧的死循环。

3、右侧臀大肌、臀中肌复合训练

如图所示,在激活臀大肌的同时,膝关节上方的弹力绳强化对臀中肌的激活,有助于加强膝关节稳定性、减少“膝内扣”的现象。

4、在田径场训练要经常调转方向,不要始终沿逆时针。因为逆时针方向跑步时,要更多带动、提拉右腿向左侧(也是内侧)摆动,所以右腿内收肌、腘绳肌、缝匠肌用力都要大于左腿,传递到鹅足肌腱的负荷增加;此外,逆时针跑身体向左倾,右腿落地支撑时重心更偏向内侧(左侧),造成更多促使“膝外翻”的力量,增加对鹅足肌腱的反复牵拉。当调转为顺时针时,右腿就没有这些问题了(相反转移到了左腿上)。

改善结果

通过以上手段,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我的鹅足问题基本消除,相关肌群(大腿前侧、内侧、后侧)紧张和疲劳感明显下降,防止了重蹈覆辙。

期间没有降低训练质量,并顺利完成了两次重点强度课:

2月23日10公里测试:

2月28日米6组间歇跑:

虽然训练水平、完成质量较学生时代相去甚远,但鹅足区基本无反应,达到了损伤干预的目标。

给跑友们的提示和经验分享

1、有了疲劳积累或伤病发作迹象(往往是轻微不适),要第一时间介入处理,“治未病”才是最好的,而不是等发展到实质性损伤阶段再去处理。

2、当训练量增加时,更应该注重训练之外的按摩、理疗、等康复手段,这也是业余跑友普遍不够重视的。如今我们也有越来越多先进的康复设备,比如本文介绍的电动筋膜贴,推荐跑友们使用。

3、在伤病原因和处理方法上,个体差异非常大。今天提到的虽然是一个成功案例,但绝不能生搬硬套于别的跑友来干预鹅足肌腱炎。所以出现损伤要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指导,个性化地对伤病原因评估,再设计针对性处理思路,万万不能盲目模仿别人的案例、或套用网上流传的资料。

4、运动损伤的处理不能局限于疼痛部位本身,很多跑步伤病都需要从整体动作模式、整体动力链来考虑,比如我的鹅足肌腱问题与骨盆位置、臀部力量等都有关。因此假如出现损伤迹象,医院(往往只停留在损伤部位的初步治疗),应进一步寻求“运动训练”或“运动康复”机构的帮助,我们会从专项运动训练的角度出发、找到并根除损伤诱因,让你真正做到无伤奔跑。

最后,特别感谢比戈跑步学院为我提供的电动筋膜贴,它携带方便、省时省力、效果精准到位,在此也特别向跑友们推荐,作为日常放松的“神器”,有兴趣的跑友可以点击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