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如何对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辨证论治的 [复制链接]

1#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十分接近中医学所称的肌痹,其病名出自《素问?痹论》,又名肉痹。是以肌肤疼痛为主的一类病证。凡由风寒湿热*邪扰肌肤,阻闭经脉及造成气血淤滞而出现肌肤疼痛,肢体无力,甚至肌肉萎缩,手足不遂者谓之肌痹。肌痹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多发性肌炎以肌无力、肌萎缩无关节症状者,按“痿证”辨证论治;兼有关节症状者,当属“痿痹”、“肌痹”的范围。


  肌痹的治疗要标本兼顾,虚实分明。病初应以祛邪为主,扶正为次,病急以治标为先,治本为后。对正邪互扰,虚实夹杂者,应虚实并举。痛久入络,故在肌痹中晚期的治疗中,不要忽视疏通气血。


  肌肉与皮肤因组织相连,气血相通,故往往肌痹与皮痹同时出现。所以在治肌痹调脾肾的同时,还要兼顾肺气,养皮毛,透邪通络。一般情况下属*热入络证用清热解*、凉血化淤通络法,湿热阻络证用清热除湿、解肌通络法,寒湿痹证用散寒祛湿、解肌通络法,脾肾两虚、肌肉失养证用温补脾肾、益气养血通络法。

中医辨证分型


  (1)风热炽盛证


  主证:多见于皮肌炎病初期。症见四肢躯干风团样皮疹;颜面、颈项、胸前部紫红色水肿,痒甚,四肢肌肉酸重无力,舌质红,苔薄*,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解*。


  (2)热入营血证


  主证:见于皮肌炎急性发病期。颜面红斑赤肿,或者皮肤瘙痒,伴壮热,烦躁不安,口渴,四肢痿软无力,咽痛,饮食咳呛,尿*或赤,大便干,舌质红绛,苔*燥,脉象洪数。


  治法:清热解*凉血活血。


  (3)脾虚湿热证


  主证:肢体软弱无力,肌肤酸胀肿疼,长期发热,面色萎*,或暗红发斑,食欲不振,胸脘痞满,舌体胖大,舌苔*腻,脉象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健脾益气。


  (4)肝肾阴虚证


  主证:多见于多发性肌炎病情相对稳定期,色浮红而时轻时重,肌肉隐隐作痛,日见瘦弱,甚至不用,关节微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午后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


  (5)*热入络证


  主证:肌肉疼痛,手不可触,或肌肉肿痛,可见肌肉无力并见皮肤散在红斑,皮疹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或伴有发热恶寒、关节酸痛,或高热口渴、心烦躁动,或口苦咽干、大便燥结、小便*赤,舌质红苔*,脉洪大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凉血通络。


  (6)湿热阻络证


  主证: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重,抬举无力,身热不扬,汗出粘滞,食欲不振,胸脘痞闷,面色虚浮,二便不调,舌红苔白腻或*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解肌通络。


  (7)寒湿痹阻证


  主证:肌肉酸胀、疼痛、麻木不仁,四肢痿弱无力,每遇寒肢端发凉变色疼痛,伴有畏寒身重,关节肿痛,舌淡苔白腻,或舌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治法: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8)脾肾两虚证


  主证:肌肉萎缩、麻木不仁、松弛无力,四肢怠惰,手足不遂,或面色萎*,身体消瘦,脘腹胀闷,吞咽不利,毛发稀疏,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养血通络。


  (9)气虚痰淤证

 主证:四肢肌肉无力,麻木不仁,或肌肉酸胀疼痛,或四肢肌肉萎缩,肌肉消瘦,食少腹胀,或吞咽障碍,或自汗畏寒,或手足不温,或皮肤感觉异常,舌胖大有齿痕,或舌淡,或舌有淤斑,或白或腻,脉虚或细弱,或滑或涩。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通络。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诊治需由专业中医师来辨证论治。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

目前+人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