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vedamage腓总神经损伤01临床病例分享在前段时间,我们治疗了一个比较特殊的病人;患者在一周前外伤后左小腿突然出现了足背无力,下垂伴随背屈功能消失,感觉功能减退,来就诊时基本上左腿就是拖着走的,完全无法负重,就诊时已经是一周后了,经过我们综合评估后这位患者就是腓总神经损伤,且拖延时间较久;李主任立马采取治疗,对患者的小腿部筋肉做放松处理,并对神经干线进行中频脉冲治疗,并配合神经恢复类药物;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已可以进行自主的屈伸及行走。02什么是腓总神经损伤?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神经;
神经纤维构成的组织,把脑和脊髓的兴奋传给各个器官,或把各个器官的兴奋传给脑和脊髓。
通俗理解就是神经就好比一根电话线,我说话你能听到,你说话我能听到,具有一个双向传导的作用;例如我们在走的时候首先由大脑给我们的神经发送指令,然后神经做出反应,支配肌肉让我们做出走路的动作,做出动作后再反馈给神经,告诉神经我已经在走了,神经在告诉大脑我们已经再走了,大脑收到反馈,结束。这个过程看似很长,其实在我们的传导过程是非常短的,基本在零点几秒就可以做出反应并且反馈完成。
腓神经:
腓神经是坐骨神经的分支。其从腘窝向下外斜行,到达腓骨颈分成深支和浅支,供应小腿和足的某些肌肉及皮区。所以在我们腓神经损伤后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足背屈无力,足下垂,走路呈现一个跨越步态。
03如何治疗?
中医治疗方法
1.常用穴位及部位血海、阳陵、足三里、解溪、委中、承山等穴,及小腿前外侧。2.常用手法滚法、指揉法、拿法、弹拨法、捻法、抹法、摇法、擦法。3.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坐于其患侧。先以滚法施于患肢小腿前外侧以胫前肌为主要治疗部位,作由近端向远端直至足背部。上下多次往返约10分钟。指揉血海、足三里、阳陵、解溪诸穴,每穴约1分钟。拿委中、承山穴,弹拨胫前肌上下多次往返数遍。也可将指揉法和拿法,弹拨法交替使用,以增强手法刺激量。捻、抹诸足趾,摇踝关节及诸足趾。最后以擦胫骨前肌结束治疗。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
对于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病因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对于就诊时间早,卡压时间短的病例,均可行保守治疗。方法为口服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肌注神经营养剂并配合局部热敷、按摩、理疗、针刺等均可奏效。对于局部卡压或牵引不当者,应立即解除卡压原因或调整牵引支具,悬空腓骨头受压部,骨突顶压者应早予切除,松解卡压神经。预后主要取决于受压程度与时间的长短,受压时间越长预后则越差。根据慢性神经卡压的病理过程:暂时性神经缺血→血管神经屏障改变→严重的Wallerianqa氏变性。若能在受压神经未产生Wallerian氏变性之前,解除卡压因素,彻底松解神经,功能则可较快而完全恢复。如保守治疗2~3个月仍不见好转,则应行神经探查松解手术治疗。
腓总神经部分性损害
腓总神经受损即周围神经损伤其主要是损害人体的有鞘神经,一般有鞘神经在没有完全断裂时不需要手术,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大多数都可以完全康复,只有完全断裂的神经不得以才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对神经又是一种新的创伤,有些患者在有效的恢复期急于求长过早的进行手术治疗,但最后恢复效果不佳,(其原因是神经修复处瘢痕终板形成,神经细胞及神经纤维再生不能通过,从而给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的恢复造成不可逆挽回的损失),从治疗角度来讲,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手术与否都应积极医治否则遗憾终生。现治疗可采用"脊髓神经再生丹"使神经损害局部微循环得到充分的血液供氧、兴奋神经(神经细胞)激活损伤后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代偿损伤坏死的神经细胞获得肢体功能的康复。
足下垂的防护
众所周知,足的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日常生活能力的高低。如果忽略对足的保护和对足下垂的防治,一旦遗留足下垂后遗症,将造成永久性残疾。因此,对于有足下垂症状者必须精心护理,积极治疗。
1.足部温热疗法:这是利用物理作用,使组织升温后再降温,达到促进炎症吸收、增加局部神经营养、缓解肌肉痉挛、减轻肿胀之目的。具体方法是先用38~40℃温水浸泡患足8~10分钟,再用15~20℃的冷水浸泡8~10分钟,反复交替3遍,每日2次,坚持1~2个月。
2.保持足部功能位置:当患者只能卧床时,无论平卧位,还是侧卧位都不能让足悬空。需要在足部置放一个软垫,平卧时患侧髋、膝屈曲,并使足踏于软垫上;侧卧位时患侧足下应置软垫,使其蹬实;睡眠时可采取布鞋疗法,即将患侧的布鞋垂直固定于患者的床栏杆上,每晚临睡时将患侧的足放进鞋内每2~3小时从鞋内脱出一阵进行按摩,再将患足置于鞋内,直到可离床为止。
3.康复锻炼:首先以被动锻炼开始,由医护人员或家属操作,从足踝关节到趾间关节做屈曲和伸展活动,手法要轻柔,用力由小渐大,每日2次,每次20~30分钟,当患者肌力达2级以上水平时,可在被动活动之后进行主动足部屈伸活动,循序渐进,不可强求,至患者能够站立时,不要急着训练走路,要先从站平台开始,直至能够用双足踏实地面,不发生倾斜后,方可进行行走训练,并注意步态,使步态符合生理要求。
4.针刺与按摩:当患肢痉挛状态缓解后,可对患肢行针刺和按摩疗法。针刺可起到对潜在神经反射的刺激作用,上肢可选合谷、外关、曲池等穴位,下肢可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按摩时手法要注意调节,肌张力高时用安抚性质的按摩,肌张力低时予以揉搓按摩。
END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