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儿科医生谈儿童夏季常见疾病疱疹性咽峡炎 [复制链接]

1#

原创:儿科医师孙方舟

夏季到来,炎热气温下,一类易传播的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逐渐显现,儿科门急诊接待由上述病毒引发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病例明显增多,今天,我就向大家普及一下疱疹性咽峡炎的相关知识。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夏季儿童广泛易感染。

致病的常见儿童年龄:

大多数疱疹性咽峡炎病例发生于婴儿和儿童,特别是那些年龄不到6岁以下儿童,中华儿科杂志有研究报道:患病平均年龄为1.75岁,其中年龄在5岁以下的有例(91.6%),0~1岁、1~3岁、3~5岁、5~9岁和9岁儿童的比例分别为3.2%、46.6%、21.8%、6.7%和1.7%。

疾病传播方式:

疱疹性咽峡炎最多发生于夏季,其和肠道病毒于夏季在人群之间传播明显有关,常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人与人传播。但也有部分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进行传播。

粪口途径即:普通儿童经口摄入病毒后(即普通儿童通过患病者的粪便和口腔唾液等分泌物的沾染摄入),这些病毒通过被感染的儿童本身的胃肠道和上呼吸道再次排出,再感染其他儿童。

致病的病毒:

引发疾病的肠道病毒中,有22种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最为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型血清型。引发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为柯萨奇病毒A1-6、8、10和22。也有少见的肠道病毒71型(即EV-A71,也常引发重症手足口)

病毒从儿童口咽部排出的有感染性一般在4周之内(所以很多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患儿医生要求最好隔离2周的原因)。但是若是考虑到粪便沾染感染,患儿的粪便中存在病毒可持续6周(有时是数月),所以再次要求个人手卫生的重要性,饭前便后一定要正确洗手。

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表现

此病通常起病急骤,突然发病常以高热来就诊儿科。有时可达40℃以上,可引起抽风,确实,儿科临床也多见于此病引发的热性惊厥的病例出现。

一些小年龄段儿童,也可见厌食、呕吐和易激惹(容易哭闹);尤其以流口水,口腔粘膜疼痛不能进食者多见,也是看诊儿科的多见症状。年龄较大的儿童也可能诉嘴内不适、头痛、咽痛、吞咽困难和腹痛表现。

极少数患儿症状重,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持续高热且不易退(退热药效果不佳)、易惊、肢体抖动、呼吸、心率明显增快等类似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此时家长要高度重视,务必看诊专科医生,可能需要住院诊治,进一步判断病情。因极个别重症患儿(多为EV-A71,即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会出现脑炎、脑膜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所以需要引起家长们重视!

查体可见局部体征:

医生检查可见口腔内显示充血和黄色/灰白色丘疱疹性粘膜损害(疱疹)。可以位于腭舌弓(多见,也对应咽峡炎,咽峡部炎症!)、软腭、扁桃体和悬雍垂。部分少见的疱疹,也可以位于硬腭、舌或颊黏膜。一般疱疹数量不等,但通常少于10处。

疱疹多数直径为1-2mm,周围有红斑状晕环。约1-2天后,水疱破裂,可以留下直径3-4mm、黄色/浅灰色的浅溃疡,边缘依旧明显发红。此时患儿会疼痛明显,表现出烦躁哭闹和进食困难,流口水,这些症状也是就诊儿科常见病例的看诊主诉。

(口腔颊粘膜处小疱疹,图片来自uptodate)

(舌体处小疱疹,图片来自uptodate)

(软腭处疱疹,图片来自网络)

疾病治疗和自然病程:

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是良性病变,持续时间短暂,属自限性疾病,可自行完全康复。发热消退时间平均为2日(约为2-4日)。咽舌部疱疹粘膜损害可在5-6日(常为3-10日)内消退。

药物治疗:

儿科临床上的治疗治疗措施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有并发症的儿童多需要住院治疗。而对于肠道病毒,没有明确有效全身性抗病毒药物,故不推荐使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口服或静脉用抗病毒制剂。

(注:不推荐使用)

但疾病参考文献指南推荐可以使用干扰素α(interferon-alpha,INF-α):INF-α喷雾或雾化有一定辅助疗效,外用黏膜给药可发挥局部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局部用药使用便捷,儿童易接受,安全有效。IFN-α2b喷雾剂:每1~2小时1次,疗程3~4天。

中成药使用:如开喉剑喷剂等,也有辅助缓解儿童粘膜疼痛,对存进疱疹愈合有一定疗效。

对于口腔疱疹引发的疼痛,我们不常规建议使用含利多卡因的局部口腔治疗,一方面用药剂量很难掌握,可以引发儿童药物过量吸收导致毒性反应。另一方面,利多卡因属于麻醉剂,容易导致婴儿饮食时咽喉部麻醉性误吸,致使呛咳或异物吸入,甚至危及生命。

(注:不推荐婴幼儿使用)

对症控制高热:体温38.5℃以上者,及时给予退热药物口服治疗(避免发生热性惊厥),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常用市场购买药物对应美林及泰诺林。同时布洛芬还有针对口腔疼痛的缓解治疗作用,故做推荐。

同时也应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等(注:头部的及时有效降温,可以适当预防高热惊厥,热性惊厥主要原因是儿童机体体温突然升高时,高温刺激发育不完善的大脑皮层异常发电所引发)。

抗生素到底用不用?

原则上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有时临床上也见后期感染细菌后导致发热长时间不退的病例,所以凭经验诊治疾病,我们儿科大夫关键看血常规,儿科临床上认为,细菌性感染可见血常规中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增高(疱疹性咽峡医院常需查血常规),而病毒性感染白细胞多正常或减低(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感染),淋巴比例升高。但很多肠道病毒感染早期(如幼儿急疹)也会存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增高情况,故早期验血白细胞轻度升高并不能明确是细菌感染,也就不是应用抗生素指征;但从临床实践中看当血常规当白细胞计数>13.5×/L时提示细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此时通过儿科经验判断,多见于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破溃继发感染(婴幼儿进食,口腔内食物残渣很容易滋生细菌,本身破损的粘膜更容易感染,所以下文会强调口腔生理盐水护理的重要性),导致细菌性口腔炎症,常要给予抗生素治疗,方可有效控制疱疹性咽峡炎所致的发热等感染症状。

临床上口服药物常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丙烯,头孢克洛,头孢地尼,头孢克肟颗粒等(注:应用头孢类抗生素需要遵医嘱)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以下情况需要住院:

但当患儿出现因口腔粘膜损害(疱疹或溃疡),引发不能进食,呕吐频繁,导致脱水;以及高热惊厥;或有精神萎靡、嗜睡,四肢抖动,疲软无力等症状,或出现脑膜炎或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下,可能出现类似重症手足口样表现,则必须住院进一步治疗。

疾病的家庭护理方法:

首先需要隔离,是避免交叉感染,要求居家隔离至少2周。

同时注意婴幼儿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

注意清淡饮食,不可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

口腔护理,饭后可以用淡盐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小年龄儿童可以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

发热儿童鼓励患儿多饮水,避免发热及口服退热药出汗多引发的脱水,甚至可以适当口服一些口服补液盐引发脱水的发生;

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

勤监测体温,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况和饮食状态,观察可能伴随症状或并发症,一旦出现文上说述异常,医院。

感染性疾病的预防:

注意手卫生是很重要的方式,尤其对于预防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美国儿科学会会建议,若想孩子少生病,要做到吃饭前要洗手,包括吃零食;去完洗手间后要洗手;从外面玩回来的任何时候都要洗手;摸过外面动物或家里宠物后要洗手;打喷嚏后或者咳嗽后,当用手挡住嘴巴后,要记得洗手;当家里面有人生病了,记得要勤洗手,,,,,(注:用流动的温水或普通香皂即可,同时要记住要洗手需超过15秒啊)

希望此篇文章会给你带来此类疾病相关知识的获益,儿科医师孙方舟,10多年临床经验的儿科主治医师,治病科普两不误!

参考文献:

《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Uptodate:Hand,foot,andmouthdiseaseandherpangina(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Author:JoséRRomero,MD,FAAP,FIDSA,FPIDS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手足口病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