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三年,转瞬即逝。
当然并不是指病毒过去了,而是指我们回到了阳光明媚的日子。
疫情防控的三年,我们付出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
为何选择在这时突然解封?许多公开场合不再需要健康码和核酸检测报告,这90度的大转弯令人多少有些猝不及防。
这时有人甚至称,解封的太快了,还不如给点时间让准备准备,这时突然解封,心里没谱啊,感觉没安全感。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突然解封,为什么不在第二年解封,不在第三年解封,而是在跨入第四年的时候解封。
对此,吴尊友专家解释到:
我国现在选择的“新十条”出台的时间是三年来每周报告死亡数最低的一个时点,而且也是三年历史上连续几周每周报告病例死亡数低于一万。
如果我国把“新十条”提前到今年年初,中国大陆就会多死亡86.6万—.9万人。所以说,我国在这个时候出台“新十条”,优化防控策略是恰到好处,在时机上最合适。
但是,原以为只是个小感冒罢了的新冠,却成功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翻看了这几天的舆论,网上祭奠亲人感染去世的贴文多了起来。那些逝去的人中要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中,有的头天高烧服药后退热,第二天一早再有没能醒来,有的毫无征兆出现呼吸困难,吸氧、无创面罩均告无效,上呼吸机全力救治后还是永远离开了......
更有多篇贴文指出,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内部网页系统的截图显示,从12月5日至9日的5天时间内,两所大学共发布了近30条关于退休教师、干部和职工的“讣告”。
有院士、学科奠基人、知名教授......是否有合并感染并未说明。与此同时,有网友注意到12月11日清华大学官微发布文章《把守护好老同志的生命健康作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两位年轻人感染后的去世的消息。这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奥密克戎的危害性。
第一件事是前几天网络医院也就是猝死事件。医院的一名研究生陈某某,才23岁,新冠阳性3天,发着高烧,所说带病上岗,结果猝死。
阳性是真,疲劳上班是真,过劳诱发心肌炎是真。隐忍的医学生,就连抗议都是晚上下班之后才去的,如果不是因为怀揣着治病救人的理想,谁又愿意受尽打压?
第二件事是四川建院博士去世事件,四川建院32岁博士王某发现自己感染新冠后,为了不传染给老婆和孩子,一个人单独隔离,12月13日凌晨期间发生高烧惊厥,不幸离世。
两件事情相隔时间如此之近,位置也相隔不远,这不禁让我们深思,全国各地还有多少老百姓,在饱受疾病的折磨呢?
其实,只要是阳过的人大概都会知道,连续高烧39度以上、浑身痛到无法自理甚至会不由自主呻吟,头晕乏力咳嗽多痰,仅凭这3条典型的主要症状就足以把那些有严重基础病的老人逼进鬼门关,面临生死大考。
所以,我特意给出三点建议:
第一、要注意老人、小孩的防护。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他们身体机能本就不如年轻人,而且患有基础疾病,禁不起大的折腾。所以,他们是重点防护人群,防御值必须拉满。
第二、隔离期间就不要想着此时来锻炼,达到强身健体,早日康复的效果。感染后,身体本就会出现恶寒、发烧、咳嗽、乏力等一系列症状。你的身体机能都拿去对抗前面那一摊子事了,没有多余能量拿来蹦跶。所以,要锻炼,等康复了不迟。
第三、康复期间,尽量不要一个人单独隔离。如果必须独自隔离,也要时不时的与外界保持联系,让其他亲属朋友知道你的情况。此时,千万不要过于自信,觉得就是个大号感冒,自己扛得住。这可不好说,每个人的身体机能不同,别人扛得住,不等于自己扛得住。就奥密克戎毒株也分几个型号,万一遇到个毒性大的,症状太明显了,就早点跟自己的家人朋友沟通,咱该吃药就吃药,该就医就就医,别硬撑着。
确实,病毒是很难防住的,就跟蚊子苍蝇一样,你杀的再多,杀虫剂粘蝇板蚊香全都用上,也不可能杀的完。
目前确实是我们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这一周来,越来越多的人被感染,与此同时,医院的发热门诊出现排长队现象,医疗资源非常吃紧。
但现在争论什么清零共存已经没有意义了,病毒就跟蚊子一样,你不可能杀的完,更别说是新冠病毒。
看看现在的情况就会知道,在疫情防控优化前,排山倒海的舆论哭着喊着要放开,可真正“放开”了却让人意外地发现,热火朝天、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蓬勃发展局面并没有如期而至。很多人嘴上的小感冒、小流感秒变成了足不出户。
尽管同一种毒株不易反复感染,但如果新的变异毒株一个接一个的前仆后继呢?现在的这种局面会持续到几时,是一两个月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大家辛苦抗疫了三年,才走到如今这步,避免了大量人员感染死亡,国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都有目共睹。
承认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并不丢脸。但,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绝不能抱着“新冠病毒就是个小感冒”这种幼稚的想法。
所以,不要轻视,一定要做好防护,春节就快要到来,希望大家都可以安安心心过个好年,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