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疫情促使我们对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进入秋冬季节,这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新型冠状病*也有卷土重来的势头。防范新冠,也需要了解最易被混淆的流感、感冒。在各种平台关于疫情的科普视频和文章中,你常常会看到如下素材:病*进入人体,突破细胞屏障,用自己一条单链RNA控制整个细胞,建立工厂,不断自我复制,然后在人体内扩散。很难想象这会造成什么后果,但是一部年上映的韩国电影《流感》,让这种恐怖有了直观的画面。一群来自东南亚的偷渡客被塞在集装箱中进入韩国,但没想到的是当集装箱门被打开,他们几乎全都离奇死亡,只有一位幸存者逃了出来。就是这位幸存者,身上携带了致命的猪流感病*,随后,病*随着他蔓延整个城市,无数人被感染丧命。在这部电影中,猪流感的感染性极强,人只要被传染,几乎就等死了。电影虽然夸张,但在现实中,流感确实是一种被人忽视了的传染病。
被忽视的流行病:流感
流感是什么?根据《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9版)》,流感即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流感病*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疾病每年都会在世界范围内造成约00-万例重症,约29-65万例呼吸道死亡。[1]9年9月26日,美国迎来了10年来最严重的流感季之一,美国疾控中心(CDC)预估,从去年10月1日到今年2月22日,至少有万例流感病例出现,至少1万人住院,并造成至少1.8万人死亡。[14]不过,流感很少会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流行,最近一次还是在11年前,甲型H1N1,也就是猪流感,影响了全世界多个国家,造成了至少例死亡。[2]虽然近几年没有再出现世界范围内的流感大流行,但是流感的情况一直都不乐观。从国内的表现来看,近几年流感的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了。国家卫健委会对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进行通报,通过梳理其中流行性感冒的发病数,可以发现,5年国内流感发病数为19.8万例,此后发病人数逐年走高,两年后发病数翻了一倍有余,到了9年,已经达到50.7万,是前四年发病数总和的两倍多。(点击查看原图)而且,从流感发生的时间来看,目前的流感时间特性明显,呈季节性流行。5年至9年流感月发病情况显示,12月-月这几个温度较低的月份,流感月发病构成比平均在16.96%,其中12月份的发病构成比最高,为28.84%,别的月份流感发病都比较少。这个结果也吻合季节性流感的特点——在温带地区主要发生在冬季,在热带地区,全年均可发生[1],而中国,主要就处在温带地区。(点击查看原图)季节性流感每年都有,而且会在特定几个月爆发和流行,这就少不了流感会传染人的功劳。如果你在人群中,一位患有流感的人打个喷嚏或者咳嗽一声,他溅起的飞沫可能会通过你的眼睛、鼻子、嘴巴进入身体,一不小心就感染了。别小看流感,人类历史上就曾爆发过好几次流感大流行。以“/年西班牙流感”为例,当时已经接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尾声,这场流感波及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最后造成了0-0万人死亡,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的人数。[4]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流感大流行是9年的甲型H1N1流感,这次流感虽然死亡率较低,但它的发病率却很高,这和H1N1流感病*传染性高不无关系。如果用流行病动力学中评估传染性的R0,即“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一个病*携带者可以传染给多少人”来衡量的话,非典(香港)的R0为.1-4.2,中东呼吸综合征的MERS病*的R0为2.0-6.7,埃博拉病*(非洲)的R0为1.-2.7。而甲型H1N1(9年全球)的R0为1.4-.1,其传播性和其他造成大规模伤亡的流行病相比不相上下。[]
流感和感冒不是一回事
流感虽然被叫做流行性感冒,但实际上它和感冒不是一回事。8年1月18日,上海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在关于流感话题的演讲中讲到:一百年前中国将“influenza”翻译成“流行性感冒”,它们就一直被误解至今。[5]它们的名字看起来虽然像,但实际上“流行性感冒跟感冒根本不是一家人”。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从致病源上看,和引发流感的流感病*不同,感冒的致病源是呼吸道病*。从症状上来看,如果得的是感冒,一般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虽然会出现发烧的情况,但大多是中低烧,而且-5天就可以自愈,也很少会有全身肌肉疼痛或者乏力的症状。但是流行性感冒显然要严重得多,得了流感会有非常明显的高烧,可能会持续-5天,要一周左右才能自愈。(点击查看原图)最重要的是,得了流感是有可能威胁到人的生命的,这种威胁多源于流感引起的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最主要的致死手段是病*性肺炎,这是一种深度感染,病*会破坏肺部吸收氧气的那几层膜。[6]除了肺炎外,还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伤、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脓*性休克等并发症。但是感冒却很少见到严重的并发症,也很少有致死的病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普通感冒不容易出现死亡病例,但得了流感却有死亡的风险。在国家卫健委对流感死亡人数的报告中,8年和9年的流感死亡人数分别为人和02人。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课题组在《柳叶刀·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由于统计口径以及相关检测的原因,中国的流感相关死亡数据或会低估了实际情况。(点击查看原图)该项研究指出,在0-1至4-5年流感季,全国平均每年有8.81万人死于流感相关的疾病,占所有呼吸死亡的8.2%,因流感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每十万人6.5例死亡。研究证明,老年群体在流感面前更加脆弱。从各年龄组因流感而导致超额呼吸死亡的数据中可以发现,60岁以上的群体死亡率是最高的。有80%的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发生在60岁以上老人。该年龄组超额死亡率为每十万人8.5例死亡,要远高于60岁以下人群每十万人1.5例死亡的死亡率。
流感:人和病*的博弈
要怎样做才能避免流感发展成重症,甚至死亡呢?早一天得到诊断,救治时间就多一天。早日识别出流感,对抗病*治疗至关重要。[7]换句话说,就是要先鉴定出是什么流感病*,才能进行“对症下药”进行治疗。目前来说,流感病*可以分为A、B、C、D四类,分别对应甲、乙、丙、丁型流感病*。[8]那些在人之间流行的人流感,是早已存在于人群中A型或者B型病*引起的,一般是季节性的流感,只要及时就医还是能得到很好的治疗。而且对于季节性流感这类常见的流感,我们已经有了疫苗可以预防。[9]但是,在中国,接种流感疫苗还不是很普及。根据《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的关于流感大流行期9个地区居民流感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居民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不是很高,同时接种普通季节性流感疫苗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比例在三次调查中比例分别为2.4%、2.98%和4.6%。(点击查看原图)财新在其报道中援引的中国流感疫苗接种数据则更低:“中国目前全民疫苗接种率仅为2%左右,不及美国的二十分之一。“[10]流感疫苗虽然不是百分百有效,但根据世卫组织,当流感疫苗的抗原和流感病*匹配良好时,疫苗的有效率能达到70%~90%。[11]流感疫苗在中国大多数地区属于第二类疫苗,即自愿、自费接种。最好的接种时间是每年流感季来之前,也就是10月底前就完成接种,一般来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乡镇卫生院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疫苗接种后效果每个月都在下降,而且流感病*也会变异,每年都需要接种流感疫苗。[8]所以说有了疫苗不代表人类可以高枕无忧,病*也很聪明,它会变异。更狡猾的一点在于,还有些病*能跨越种间障碍感染人类。流感病*在自然界宿主众多,它不仅会感染人,还会感染动物。按理说,病*之间会有种间障碍,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感染了多种类型流感病*的鸟、猪等动物,在混合感染下,它们身上病*基因会发生重排,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感染人类并引起流行。[9]当病*突破人和动物的界限,人对这种来自动物的流感病*很陌生,在出现这种重配的病*时,由于缺乏免疫,我们就会抵抗不住这类致病性、感染性高的变异*株。实际上,20世纪以来爆发的流感大流行,不论是年西班牙流感、年亚洲流感、年香港流感、还是9年甲型H1N1流感,和动物流感病*都脱不了干系,它们要么是始作俑者,要么提供了基因片段。[9]不止是流感,有研究表明,人类所有的传染病有62%都来自于动物。年2月27日,在广州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就表示近80%的急性传染病都来自动物。[12][1]人类在动物上吃的亏已经够沉重了,年的非典,到9年的新冠肺炎,都证明了在病*面前,我们还太渺小。人类的医疗系统和传染病防治体系都在进步,但是也抵不住有些人“一步到胃”。上一次是非典,这一次是新冠肺炎,下一次大爆发会不会是流感?我们不知道,就像上海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说的,“我们知道它会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作者
张秋红王楚杰设计
杨楠苗雨菲本文科学性由牛津大学临床医学博士赵英希审核参考资料:[1]WorldHealthOrganization.(8,Nov06).Influenza(Seasonal).RetrievedFeb28,,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