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旧作重读middot报告文学 [复制链接]

1#
北京比较好白癜风医院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三线企业在沁源

——谨以此文献给三线工作者及家属们

引子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深受驻扎在家乡贤友村的三线厂——沁河机械厂的影响,早想写篇文章回忆。后来又想:当年驻扎在沁源的三线企业有七个厂,何不扩大开来,用我的拙笔来个整体报道呢?

三线企业,是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三线企业是深深烙印在沁源土地上的印记。但是,除《沁源县志》有不足一百字的文字介绍外,沁源再难寻到别的档案和文字的记载,只留下无声的、废弃的房屋和残垣断壁,似乎还在诉说着三线厂的过去。时光荏苒,那段对于沁源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片段渐行渐远,记忆不再清晰,已到了迫在眉睫、急需抢救性整理的时候了。作为一个见证人,我有责任、有义务担当此任。

要说三线厂,首先得从大背景、大决策、大建设说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面对中国版图,周边阴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东面,美国对中国一直实行*事和经济封锁*策,已在中国周边建立了半月形*事包围圈,并在台湾海峡多次举行战争演习,疯狂扩大侵越战争,直接威胁中国安全。

东南面,蒋介石在台湾已盘踞多年,企图反攻大陆。

北面,“苏联老大哥”虽一直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边,并对中国进行过真诚的援助。但自从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把中苏两*之间的关系对立起来,并于年7月16日,背信弃义,单方撕毁了对中国的援助合同。不仅撤走全部在华苏联专家,而且还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对我虎视眈眈。

西南面的印度,与中国多次发生争端,以至中方被迫自卫还击。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毛泽东向全国人民发出了“要打一场恶仗”的号召。于是,“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一时响彻大江南北,全民皆兵、全民备战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发展到六十年代中后期,工厂、农村的基干民兵经常在山沟内、河滩上要么练习匍匐前进,要么打靶练习射击,不时传出阵阵枪声;学校的学生都扛着木头枪、红缨枪在操场上练习刺击、投掷教练手榴弹,隐隐传来喊杀声。

为了吸取苏联把*事企业放在沿海边境城市,以至于战争时遭到重创的历史教训,很好地抵御外敌,保存实力,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战略后方,分别简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

具体一线指位于沿海和边疆的前线地区;二线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三线指除新疆、西藏之外的中国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包含13个省自治区的全部和部分地区。具体大三线有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小三线有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后方地区。因三线地区不仅离海岸线有近千公里之远,而且四面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山脉作天然屏障,是较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年5月,国家计委李富春向毛主席、*中央汇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编制情况时,毛主席补充说:“第二个五年计划,原计划在二线打圈子,对基础的三线注意不够,现在要补上。”

紧接着,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会上提出了“为了准备应对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的重大决策。

年,“集中力量,建设三线”的浩大工程在中华大地上全面正式启动。

西南地区大三线建设,由彭德怀同志指挥,西北地区大三线建设由程子华同志指挥。

建设的主要方式是建新厂、迁厂、调人。

建新厂采取靠山、分散、隐蔽、钻洞的方式。

只见一座座工厂分布在三线地区的崇山峻岭中,多数厂房依山傍水而建,有的工厂竟在山洞中,形成了“村落式、瓜蔓式、羊拉屎、围山转”等格局,几年内高大的厂房、矗立的烟囱一个个拔地而起。

其二是搬迁工厂: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把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的工厂的部分设备搬到三线地区。于是,浩浩荡荡的车队载着辎重机床、设备,来往穿梭于崎岖山路、盘山公路。之后,安装、调试,开始运行,恢复生产。仅以上海为例,就搬迁了三百多个工厂,其中大部分是国防*工、基础工业和短线产品。

其三是调人:当时的知识青年、复转*人、大学毕业生、技术工人,纷纷响应*中央和毛主席“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满怀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抱着为三线建设“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巨大奉献精神,打起背包,远离条件优越的城市,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扛人挑,奔往深山峡谷、大漠荒野。投入到艰苦的三线生产建设大*中。

三线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多、行动之快,在我国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据统计:在年到年,贯穿三个五年计划的16年中,国家在三线地区投入.68亿元巨资,动用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在大西北、大西南建起了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其中的佼佼者如:攀枝花钢铁集团、酒泉钢铁集团、酒泉航天中心、西昌航天中心、葛洲坝、刘家峡水电站等。

这些代表性的企业和科研力量,后来都成为中国西部的“脊柱”。今天,我国航天工业能走在世界前列,就得益于当时三线基础建设的起步。

配合大三线建设,小三线建设也紧锣密鼓地进行。

沁源地处太岳山东麓,四面环山,是典型的小三线地区、山老区。

年6月25日,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在山西省副省长刘开基、晋东南地委书记王尚志等领导陪同下,亲临沁源县李元、韩洪、郭道、法中,进行考察、选址、定厂。

紧接着,从天津搬来三个厂,分别叫开源线材厂、天源机械厂、津源机械厂。

开源厂驻扎到郭道村,天源厂、津源厂则驻扎到了李元公社贤友村。

贤友村位于县城西北三十多里的地方,当时有四五百人口,在村庄西南方向有两条宽不足二十米、纵深不足千米的深沟,天源厂建在南沟、津源厂建在核桃沟。

因这两个厂均属于国家四机部分管的电子工业,为保密起见,天源厂、津源厂通讯地址分别为山西省沁源县6号信箱和5号信箱。信件往来是当时唯一的通讯手段。

年,天津筹建组人员因故撤走,天源厂、津源厂的建设移交山西省电子工业厅直管。省电子工业厅将两厂正式合并为代号为厂的沁河机械厂,通讯地址采用山西省沁源县1号信箱。

来自长治建筑公司的工人驻扎到贤友村,沿河扎坝、修公路、建厂房,经过五年奋战,年,沁河机械厂终于建成。

建成后,省电子工业厅又分别从省城化机厂、晋机厂、纺织厂调来多人,其中有不少人是北大、清华、南开、天大、复旦毕业生以及天津知青、退伍*人等。

年,沁河机械厂正式试产。

年12月,从成都实习归来的二百多名徒工正式进入工厂。

沁河厂下属车间有装配车间、精加工车间、动力车间、精密铸造车间、模具车间等五大车间。主要生产用于空*部队地面指挥,代号为的超高频信号发生器和代号为的数字频率器,该产品具有频率高、距离远的特点,产品由山西省电子工业厅统购统销,产品远销四川等地。

原沁河厂家属区

建成后的沁河厂家属区与贤友村庄已连成一片。

沿狭长地段一直西上,就看见两沟交汇地段的厂区大门。进入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围墙、山墙上用红漆写成的“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等大幅标语。

置身于机器隆隆的车间,看到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叫人振奋不已。

期间,当地*府为支援三线建设,相继从县直单位抽调人员,派王晋美、赵耀立担任副书记,在土地、管理、人事方面协助第一任厂长王庭芳、第二任厂长乔庆安工作。

从年到年这八年期间,沁河机械厂凭借其雄厚的技术力量,为*队建设提供精密仪器设备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年到年,沁河机械厂在贤友村整整驻扎了十三年,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思想文化生活和生活习惯,使这个闭塞的乡村及早受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文体活动的开展,诸如电影、晚会、篮球、乒乓球、电视、广播活动的开展和农民子弟就读职工子弟学校,都使人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原沁河厂学校教室

工人们粮票、现金的交易使用,促使了贤友村农民经济意识的觉醒,来自大城市的青年男女们喜欢这里的瓜桃李果,可农民们最缺乏的是柴米油盐钱,在互通有无中,工农结下了深厚的情感。

每天早上六点半,当人们还在睡梦中时,沁河厂的有线高音大喇叭便吹起起床号,当当,叮当……的号声响彻上空,然后开始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喇叭声伴随着人们起床、集合、跑操、吃早饭、上班或上学的过程,最后大喇叭以《运动员进行曲》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结束广播。早、中、晚各广播一次。

大喇叭除了指挥功能、宣传功能,还有实用功能,通知开会、找人或播诵海报。

一到夜晚,大喇叭里面传来女播音员清脆的声音:同志们请注意,今晚7点半演出某某电影,请同志们到时观看。

于是家属、农户不管大人小孩都早早吃过晚饭,纷纷到大礼堂抢占座位,迟去的人只能坐自带的小板凳。尽管这些片子,诸如《地雷战》、《地道战》、《看不见的战线》、《南征北战》、《平原枪声》等,可能重复演了很多遍,但人们观看的热情始终不减。每当演完纪录片,伴随金光闪闪的红五星银幕上“八一电影制片厂”七个大字出现时,嘈杂的人群一下变得鸦雀无声。

有一次,沁河厂大礼堂演出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演完一卷胶片后,却停搁下来,人们纷纷责怪放影员换片子技术不够熟练。半小时后,银幕上仍是雪花点。一打听,人们才知,此部片子刚巡回轮到沁源演出,今晚是与县城同时上映,接片子的车还没拉回第二卷,人们只有耐心等待,礼堂内又是噪声一片。

当礼堂窗外一闪现车灯灯光后,人们异口同声“嗷”地叫成一片,电影接着开演……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

9月9日,沁河厂高音大喇叭播出了非同寻常的低沉哀乐,人们不知是哪位中央领导去世。当播音员用悲痛、低沉、舒缓的语调说到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时,车间、地头、学校的人们无不失声痛哭,有的竟躺倒在地,嚎啕大哭。

当时,沁源还没有几部电视机,沁河厂大礼堂却有一部大型投影电视。追悼会那天,全厂职工及学生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追悼会现场直播。大礼堂外、车库外、沁河厂所有二吨半解放牌汽车一字排开,与全国所有车站、码头一样,齐声鸣笛、鸣号,寄托哀思。

若干年后,有一次我回村,抱着村边曾安装过大喇叭的电线杆感慨万分,就是这个大喇叭使我们了解到了国内外大事,增长了不少知识。

年,沁河厂建厂同时,由国家四机部分管的北京大华仪器厂分离出厂,即:国营卫华仪器厂,选址到沁源县韩洪乡二郎神沟——王家湾。

二郎神沟位于县城西北50公里处,隶属于韩洪公社管辖,是沁河的发源地。沟面狭窄,两面悬崖峭壁,壁立千仞;山上林木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沟内河水清澈见底,泉水淙淙。走进这里,恍若有隔世之感,浮躁的心一下淡定下来,此处倒不失为一处修心养性的清静之地。

要在这样的地方建厂,固然隐蔽利于备战,但山大沟深,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道路泥泞,交通不便,又无开阔平地,建厂房只能一字排开顺沟傍河依山而建。

来自北京的筹备组人员到场后,没见过这么大的山、这么深的沟,抬头仰望时,禁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几座简易工房建成后,紧接着由国家建工部工程八局四公司的工人身背行李,坐着大卡车,浩浩荡荡进驻工地。

二郎神沟迎来了它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客人。

沉寂了多少年的二郎神沟人欢马叫、车水马龙、机声隆隆,一时间变得沸腾起来。

国家用五年时间,累计投资1.2亿元,直到年,一座占地亩的卫华仪器厂(通讯地址为山西省沁源县9号信箱)正式建成。山沟内一座座厂房、办公楼、家属楼拔地而起。

卫华厂下属车间有锻工车间、机修车间、表面车间、冲压车间、工具车间等,主要生产雷达仪器仪表,产品由国家航空部统购统销。

短短几年间,卫华厂便拥有解放车8辆、翻斗车4辆、救护车1辆、公交车1辆,职工及家属人。其中技术骨干人,大多来自北京、天津、四川、山西,有不少是风华正茂的清华大学毕业生。

工厂实行半*事化管理。工人们随着起床号、集合号、熄灯号而紧张地忙碌着。

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使他们安心工作,工厂除办有幼儿园、学校、银行、邮局、书店、商店外,一到礼拜天或节假日,厂里还经常组织工人们在厂大礼堂看电影、看戏,搞文体活动。

这里因地处偏僻,工人们要回家,只能坐厂里的公交车。通过唯一的土路,颠簸25公里,才能到达郭道村,坐上长途客车。

王家湾村是一个自然村,村中只有百十口人。多少年来,这里的乡民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靠山吃饭。卫华厂的到来,尤其是随厂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户农业人口家属的落户,使王家湾村一下红火起来。

村民看病难,可就近医院治疗;子女上学难,可就读于卫华厂幼儿园、学校;交通不便,可坐卫华厂公交车来来往往、出出进进;打工难,可到卫华厂干杂活,挣些零花钱以贴补家用。更可喜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斗大的字不识半个的村民们经常到卫华厂看电影、看现代戏、看工人们的文体比赛活动,使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与大千世界联系了起来。

受之习染,村民们思想解放了、眼界开阔了、穿着打扮脱土脱俗了、生活习惯文明进步了。

卫华厂在此驻扎了22年,厂和村和睦相处,工农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因此,当年,卫华厂搬往省城太原时,村民们拿出土鸡蛋、山针、木耳,纷纷含泪送别。

如今的卫华厂,厂房有的已拆迁,有的已废弃,房倒屋塌、残垣断壁的厂房被一人高的蒿草包围着,只有部分大字标语如“伟大的中国共产*万岁”的字样还模糊可见。

卫华厂搬走了,二郎神沟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王家湾村已跟不上时代的节拍,村民们只有望厂兴叹,感慨万千。

当笔者走进王家湾村一户农家小院,找到老支书赵启明问询当年卫华厂情况时,他指着厂房说:“那些厂房都是砖混结构,比民房修得都好,可惜都已废弃了。”

笔者问:“你说卫华厂选址为什么选到这儿。”

老支书情绪激动地说:“卫华厂是*工厂,这里偏僻,有利于备战,年,村中上空有一架飞机盘旋侦察了好几天,后来没多久,建筑工队就进来了。”

笔者又问:“你知道卫华厂生产什么产品吗?”

老支书说:“卫华厂生产半导体收音机和炮弹底座,炮弹底座都运往长治淮海厂了。”

又是飞机,又是炮弹,笔者真以为搜集到了具有神秘色彩的素材,很是高兴。没想到,后来问询到一位曾在卫华厂工作过的工人师傅,却说:“没有这回事,当时飞机是在那里盘旋了几天,那是因为有一架飞机失事,掉在了花坡大山里,那架飞机是在上空寻找失事地点。至于生产炮弹底座也没有那回事,因卫华厂主要生产雷达仪器仪表,它生产过一批半导体收音机,这倒是真事。”

当时的三线厂为什么都有代号?为什么当地老百姓都不知其生产什么?可见,当时*工厂对外保密严实的程度。

笔者又问这位师傅:“当时你们能在这里安心工作?”

师傅说:“这里一到夜晚,阴森可怕,近处能听到松涛声声,远处能听到狼嚎狐叫声,确实很艰苦,但是工人们素质高,有献身祖国的雄心壮志,都有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是啊,有多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在此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献出了青春年华,他们确实令人肃然起敬。

从沁源县城出发,沿汾屯线北上27公里,刚进入郭道村边,路左山沟内破旧的厂房便映入眼帘,那便是昔日的东升器材厂。

年,由天津永升器材厂分离出代号为7厂的东升器材厂,驻扎到郭道村畅家沟(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7号信箱)。国家投资万元,兴建三年。

东升器材厂下属有氢氧站、大金工车间、试产车间等。年,该厂生产的电子二极管、三极管正式试产成功。其工人有人。

笔者走访时,只见原有的高大的厂房、耸立的烟囱在那里矗立着、闲置着。

毗邻东升厂西面修建的是晋东器材厂。

原东升厂生产车间

年,为响应号召,由天津卫东器材厂分离出代号为8厂的晋东器材厂驻扎到郭道村郝家沟(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8号信箱),隶属于山西省重工业厅管辖。

国家投资万元,先后从全国各地征调、招收余名职工,才建成晋东器材厂。

晋东器材厂下属有锻压车间、电位器零件车间、机械大修车间、焊工电火花车间、热处理车间、电镀车间等。年10月,该厂生产的炭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热敏电阻、电位器正式试产成功。该产品由山西省电子工业厅统购统销,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山西无线电厂整机生产春笋牌黑白电视机,其中就有晋东器材厂生产的种零件。晋东器材厂产品品质好、品种全,在全国的同类厂家中实属罕见。

在办厂过程中,晋东器材厂是沁源县第一家拥有电影机、电视机和文艺宣传队的厂。宣传队阵容强大、设施先进,用3万元超标购置了样板戏全套服装,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带动了郭道地区文艺活动的开展。来自全国各地、多才多艺的工人们演出《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白毛女》,那表情、动作、唱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仅如此,他们还代表沁源三线厂外出武乡、屯留、长子、长治、省城演出,唱响了时代主旋律,打出了沁源三线厂的声威和名气。

毗邻东升厂、晋东厂北面几百米的是长虹机械厂。

代号为0厂的长虹机械厂是年从天津卫东、永升、新民三厂分离和援建而成的厂,驻扎在郭道村苗家峪沟(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10号信箱)。国家投资万元,招收职工有多人。

长虹厂下属有金加工车间、电镀车间、装配车间等,年,开始试产*用对讲机和*用步话机。

由于长虹厂技术力量薄弱,生产的电台频率仅有15公里,从厂区发射,直线距离还到不了沁源的*土坡,不达国家发射频率为公里的标准。

到年,山西省电子工业厅将沁河机械厂搬迁到郭道,与长虹机械厂合并重组。合并重组后的长虹机械厂,由牛建业(晋城人,南开大学毕业)担任书记,吕炳俊担任厂长。

原沁河厂技术权威吕炳俊担任长虹机械厂厂长后,该厂才生产出样机,但最终未能通过鉴定。

吕炳俊,河北人,北京广播学院毕业,早在沁河厂生产期间,他就是沁河厂的技术权威、电子全才,负责装配车间及技术攻关。之后牛建业书记调到省电子工业厅后,曾邀请他到省厅工作,但他未答应,以至于日后懊悔不已。

如今的长虹厂,家属住房已全部卖给了当地村民,大部分高大、宽敞的厂房门窗紧闭,在那里散落着、闲置着。

原长虹厂金工车间

走访完长虹厂,继续沿汾屯路北上,在郭道村北面禾旱沟,在一相对平整的地方,坐落着人民器材厂。

人民器材厂是从天津新民器材厂分离出来的,其代号为1厂,于年动工修建,投资万元,有三层工字形工艺楼一座,平房五、六排。年,生产电容器试产成功,其职工有人,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11号信箱。

一进入厂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工字形工艺楼。工艺楼完好地保存,院内原先栽种的树今已枝繁叶茂,只是不见了当年生产的场面和出入的工人,如今散落住着农户和民工。工艺楼南面一排平房原是行*办公处,如今房内空空如也,被蒿草包围着,使人无法靠近。

站在高处鸟瞰,整个厂区杂草丛生、荒芜一片,叫人心生世事沧桑之感。

在郭道村最西面,是开源线材厂旧址。进入厂区,原有的三层办公楼、生活楼依然完好地耸立着。

代号为厂的开源线材厂,年从天津搬过来后,驻扎到郭道村井沟(其信箱为山西省沁源县3号信箱),国家投资万元,招收名职工。

开源线材厂下属有漆包线生产大拨车间、拨丝车间、压胶车间、机修车间、金工车间等,其主要生产漆包线、电子硅线等线材产品。

因其生产民用产品,产品销量大、销路广,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交电门市,在沁源三线厂中,开源厂是唯一没有吃过国家亏损款的厂,效益最好,对国家贡献最大。

与我随行的原山西音响材料厂沁源分厂厂长王翌辉,一路走一路向我介绍。

我问:“三线厂建设时期正好是‘文革’时期,难道‘文革’对其没有影响吗?”

“没有,当时‘文化大革命’不介入三线厂。因此,工厂没有派性之争,也没有中断生产,倒使我们这些成分不好的工人躲过了一劫。”王厂长兴致勃勃地对我说。

原开源厂办公楼

年,驻扎在沁源的11个三线厂,除华灯器材厂、解放器材厂因在法中公社选址未建成,天源厂、津源厂合并为沁河机械厂外,完整在沁源的三线厂有7个。

这七个厂分三批招工,职工有三千余名。第一批、第二批徒工都来自山大附中、太原一中、太原五中、太原十五中等学校,这些徒工分批次从咸阳、成都、武汉、天津、北京实习归来后,分配到了各个厂。这些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干部子弟,来到山大沟深、条件艰苦的沁源,后来因不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纷纷调离。

几年时间,仅郭道五厂就调出技术人员人、技术骨干人,还有的压根就没有报到(如:年招工时,在太原上学的歌唱家阎维文就曾被招到了长虹机械厂,只是他一直未到厂报到)。

据统计,从年到年,国家在内忧外困时期累计为沁源的七个三线厂总投资2亿元(相当于年沁源县财*总收入的倍)。仅在郭道村的五个厂建筑面积就达12万平方米,其中生产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生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五个厂拥有各种专用中型、大型设备台,金属切削设备台,锻压设备台,仪器仪表台件,载重汽车28辆,吉普车5辆,4吨翻斗车2辆,救护车1辆,以及其它机电设备台,五厂职工宿舍间,总固定净资产达三千余万元。

郭道镇是沁源县的第二大镇,位于沁源县的中部,这里群山环抱,三河交汇。早在年12月,原先的郭道乡就荣获由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自签发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

五大三线厂在郭道村的驻扎,使其由农贸集市一下过渡为工矿城镇。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千余人在这里生产、生活,再加上卫华厂人员的进进出出,给郭道镇乃至整个沁源带来一片繁荣、繁华景象。

在这里,文化得到了交融、市场得到了繁荣、农耕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得到了碰撞、青年男女工人时兴的穿着打扮引领着当地的服装主流。当时走在郭道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三线厂的青年男女工人穿着西装、裙装或喇叭裤,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或太原话。郭道粮站领取供应粮的人络绎不绝,郭道百货公司商品琳琅满目。一到礼拜天或赶集、赶会的时候,郭道长途站车水马龙(省城到郭道线路的专设、地委到卫华线路的专设,这在当时十分罕见),街上人群熙熙攘攘,那种繁华程度、喧闹程度远远超过了沁源县城,以至于外地人都知道有个郭道镇,却不知道沁源地处何方。

国务院奖状

一到夏、秋农忙时节,五厂派遣工人、车辆帮助当地农民收割小麦、收割秋庄稼,田间地头,停满了大车小辆,工人与村民融为一体,在地里挥汗如雨。有谁能想到这些城市长大的青年工人,刚来时把小麦误认成韭菜,而此时已熟练地干起农活来。

每年元宵节夜晚,郭道大街两旁站满了来自四乡八邻看热闹的村民。五大厂灯火辉煌的彩车一一亮相,并从街中缓缓驶过,紧随其后的大卡车周围插着的彩色刀旗迎风飘扬,车上的锣鼓队员个个兴高采烈、春风满面,随着节奏全身摇摇晃晃,奏出了喧天的声响。车上的铁炮手忙着安放火药,放了一炮又一炮,咚、咚的声响响彻街道上空,震耳欲聋。每到一处,都能看到一片欢腾的场面,仿佛使人置身于欢乐的海洋。

篮球比赛,是沁源传统的体育项目,这得益于一年一度的“五一”职工篮球比赛。

每年一到“五一”前夕,县城人声鼎沸,红旗商场门口、道路两旁,停满了各厂接送人员的大小车辆。沁河厂、卫华厂、长虹厂、晋东厂、东升厂、人民厂、开源厂的男女职工篮球队,加之当地化肥厂、化机厂、配件厂、发电厂、沁源中学、沁新煤矿、留神峪煤矿等十几个篮球队的队员,穿着红、*、蓝、白的运动服,云集县城,各队轮番上阵,总要在县城灯光体育场(现已修建为太岳宾馆)决一胜负。

球员的名字、所在工厂、几号队服、习惯动作,观众都了如指掌,以至于人们纷纷效仿,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篮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

时光荏苒,转眼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这时,国家改革开放已艰难走过起步期,国际国内形势已好转起来。历时三个五年计划,投资高达二千亿元的全国三线厂矿,由于选址不当、交通不便、配套设施缺乏、产品成本高,成了国家沉重的包袱。

于是,国家对两百多家三线骨干企业实行了重大调整,将它们从大山沟里迁出,整体搬迁到临近的大中城市。

建设在沁源的三线厂,虽然规模小,也不属于全国骨干企业,但因原材料缺乏、生产成本高、电力供应没有保障、职工思想不稳、技术人员很难发挥作用等原因,也随之回迁。

从年到年期间,在沁源的三线厂除卫华厂、开源厂勉强维持生产外,其余各厂相继宣布停产,依靠国家拔亏损款过日子,至年底,累计亏损已达二千万元。

为节省开支,减少亏损,扭转不利局面,省电子工业厅相继将沁河厂搬迁到郭道村,与长虹厂合并为山西长虹机械厂。年,又将东升厂、晋东厂、人民厂合并重组为山西音响材料厂。

年,国务院下达三线企业调整、改造、搬迁的指示。

年11月20日,包含三个厂的山西音响材料厂分批次逐步搬迁到榆次市。

长虹厂由沁源搬迁到榆次市,并正式更名为山西电子仪器总厂。

开源厂搬迁到榆次,与榆次线材厂合并重组为榆次线材厂。

这五个厂统一搬迁到榆次后,隶属于榆次重工业局管辖。除山西音响材料厂仍在沁源设分厂外,其余各厂在沁源只设有留守处。

卫华仪器厂则整体搬迁到省城太原,名称仍然为卫华仪器厂,由国家四机部下放,隶属于山西省重工业厅管辖。

至此,在沁源的三线厂,走过了一条由城市到三线,再由三线到城市的曲折历程,奠定了我国电子工业发展的基础,完成了它应有的历史使命。

每当看到一车一车的机床、设备被运走,尤其是每当看到工人及家属们与当地村民挥手告别的场面,忍不住叫人伤心落泪。

二十多年了,他们和睦相处,建立了真诚的友谊,培养了深厚的情感,此时,他们只能依依惜别。

别忘了啊,三线人,这里的乡民,永远惦念着你们;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永远记着你们。

这些企业经历了部级、省级、市级企业的层层下放,一路下滑,经历了由时代宠儿到弃儿的变迁,到太原、榆次后几乎都陷入生存困境。

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们的兴衰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八十年代中期,国家为减少*费开支,实行百万大裁*,裁减*费,促使这些工厂被迫转产或倒闭,工人纷纷调离、下岗或下海。

可以说七个厂在沁源的时期,是它们最辉煌、最鼎盛的时期。

三线厂搬走后,原有的家属住房大多卖给了当地居民,而高大的厂房、车间大部分被丢弃,有的砖瓦、门窗、暖气管道也已被人拆得荡然无存。

留下的只是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索。

从年开始筹建到年搬迁,三线厂在沁源整整生存了二十二年,它伴随着沁源一代人的成长,催生和带动了沁源的工业经济(至年,全县国营企业已发展为10个),促进了沁源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沁源历史上功不可没。

如今,三线厂搬走已有二十五年了,原有的工人也各奔东西,为生活奔波着、忙碌着。然而过去的那一幕幕情景如影随形,历历在目,给当地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给天南地北三线人留下了激情燃烧的青春记忆和美好的回忆。

随着天长日久、风吹日晒,三线厂原有厂房大部分房倒屋塌,已变成残垣断壁,房前屋后,蒿草凄凄,它们似在无声的证明,又似在无声的倾诉……

:我写这篇文章时,得到了原沁河厂副书记王晋美同志(现已90岁高龄)及其曾在沁河厂工作过的王晋美之子王守清(原沁源县残联主席)的帮助,得到了郭道村邓建岗的帮助,尤其是得到了原山西音响材料厂沁源分厂厂长王翌晖的大力帮助,是他们给我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资料,才使这篇文章得以完成。在此,我向以上几位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对所有参加、支持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